蒋介石真的爱宋美龄吗?

148 2023-12-09 04:55

一、蒋介石真的爱宋美龄吗?

1922年蒋宋认识,到1927年他们才结婚。整整5年,无论是所谓政治婚姻,还是有阴谋的攀附于宋美玲。我都觉得这是段美妙的爱情,人一生有多长,从民国的兴旺到新中国的成立。他们这一路只对夫妻而言,不论他们好与坏,也算是磕磕绊绊风雨同舟。

我一直都认为宋美玲是个聪明的女人 ,她的情商都是高于当时社会女性的。她受着美国的教育长大,蒋一生有4个老婆 ,她是最后一个。一位外国海龟家境也是相当不错的千金,愿意跟一位有过妻史的人结婚,我觉得一部分是蒋介石追求的猛烈,并且宋也是足够爱蒋。历史记载:宋家的要求是蒋介石必须加入基督教,而根据基督教教义,教徒只能有一个妻子。在“离婚不离家”的原则下,毛福梅最终同意了与蒋介石离婚,走完了法律上的程序。至此后,她虽然不再是蒋介石的妻子,仍然住在蒋家,蒋家的族谱上也依然写有她的名字。后来,毛福梅与蒋介石的关系处得还不错,与宋美龄也是相处很融洽。

在蒋介石的日记中,屡屡流露出对妻子宋美龄的顾念之情。夫妻短暂分别时,他曾在日记中写下“'平时不觉夫妻乐,相别方知爱情长。’别后更觉吾妻爱夫之笃,世无其比也”这样的句子。在涉及到宋美龄在家庭中的地位时,他更在日记中直言“凡认余为父者,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”。

很多人说他们俩最终也没有生一儿半女,其实在以前的历史记载中也多次提到,宋美龄其实是怀过孩子的,只是当时时代变动,孩子不幸流产,后来蒋担心其妻子身体就不在要孩子了。

曾经看海峡两岸有一期是专门讲他们爱情的 ,也公布了很多蒋的日记,都是磕磕绊绊的小事与宋美玲的爱情故事,两个人的性格有所不同,宋美龄曾多次劝解过蒋介石不要老爱发脾气,要提高自己的素质,而蒋介石也确实努力地改进过。一个女子,如果能有蒋介石这样的老公是多么的幸福啊!如果能驾驭这样的男子又是多大的本事啊。而一个男子,能不顾一切追求到宋美龄这样的女子是多么的勇敢和执着啊,能与之相知相守又是多么的有爱啊!

二、蒋介石与宋美龄,真爱到底有几分?

“平生未有之爱情”

“奢靡趋俗,招摇败名”、“以洁如治家无方,教育幼稚,不胜怨恨”……这些出自蒋介石早年日记的怨言,是对其前妻的评价。

蒋介石在与宋美龄结婚之前,已有过三位妻妾,分别是原配毛福梅,第二位姚冶诚和第三位陈洁如。但在他早年的日记中,常常慨叹自己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。直到1927年底和宋美龄结婚以后,蒋介石对婚姻的看法发生了180度的转变。

1926年,蒋介石在广州第一次见到宋美龄时,就对这位“美妹”一见倾心。1927年12月1日,经过执着追求,蒋介石终于和上海名门宋家三小姐结为秦晋之好。他完全沉浸在一场春风得意的爱情盛典中。

当日,他在宋家的要求下接连举行了两次婚礼,一次是在宋家举行的简洁的教会婚礼,一次是在大华饭店举行的豪华、时尚的婚礼。从当天的日记中,看得出蒋介石的心情极好。

蒋介石写道:“见余爱姗姗而出,如云霞飘落,平生未有之爱情,于此一时间并现,不知余身置何地矣。”他还详细写下他们婚礼后乘车游行、晚宴,以至最后进入新房的情景。可惜后面日记的三行字被墨笔涂去,只能隐约看出最后三个字好像是“乐无穷”。

因为宋美龄在宋家姐妹中排行第三,蒋介石在日记中常以“三弟”、“三妹”来称呼她,而“爱妻”和“爱”更是蒋介石对宋美龄独有的蜜语和昵称。

其后,沉浸于新婚甜蜜中的蒋介石与宋美龄,时而缠绵在上海的家中,时而沐浴于汤山的温泉。此一阶段,蒋介石在日记中充满了喜悦的记述,家庭幸福是他最喜欢的话题。

蒋介石年轻时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,好武尚斗,喜爱冒险。杨天石从蒋日记中看出,与宋美龄结婚后,蒋介石改掉了很多坏毛病。他坚持写日记的目的之一,也是为了修身养性。在此后的日记中,他对家庭和感情的记述明显增多了。

“别后黯然销魂,更感悲戚”

1985年,美国人迈可·考尔斯出版了一本名为《迈可回顾》的回忆录。书中写道,1942年10月,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威尔基访问重庆,作为随员,考尔斯见证了这位特使与宋美龄发生的“风流韵事”——秘密约会。“蒋介石发觉,气愤至极,率领手持自动步枪的士兵前往捉奸”等等。

杨天石教授告诉《环球人物》杂志记者,史学研究者们一致认为这是美国人的“恶作剧,是很荒唐的事”。实际上,考尔斯并非这段“桃色新闻”的始作俑者。

早在1974年,美国出版的一本《皮尔逊日记》就曾谈到威尔基访问重庆时与蒋夫人有染。在美国的宋美龄读到此书后大为震怒,将出版商告上法庭。最终出版商进行了公开道歉,并承诺再版时将诽谤的文字删除。

杨天石教授为了拿到自己的“证据”,专门对威尔基访问重庆那段历史进行了考证。他几乎收集了当年重庆《大公报》的所有报道和相关档案资料,把威尔基在重庆6天里所有的活动排列了一遍,甚至把时间精确到了分钟。

整理之后的日程表让人一目了然:威尔基紧密的行程中,没有任何可以和宋美龄单独约会的空隙。

杨天石教授说,还有一点也许不为外人所知:那时的宋美龄一直身体不好,她是不是那种风流女子暂当别论,但她当时根本就无暇他顾。

早在抗战初期,宋美龄到淞沪前线劳军时,突然遭遇日军飞机空袭。她乘坐的汽车在躲闪中翻车,自己也受了伤。从那以后,宋美龄就常年疾病缠身。

1942年,她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。10月27日,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:“妻体弱时病,未能发现病因,甚忧。”两日后又写道:“妻体弱神衰,其胃恐有癌,甚可虑也。”

10月30日他再次写道:“恐妻病癌,心甚不安,决令飞美就医,早为割治。”4天时间里,蒋介石在三篇日记里写到宋美龄的病,一来说明宋美龄的病情确实很严重,二来也表明了他对妻子的爱怜之情。

杨天石教授认为,从这些日记里可以清楚看出,宋美龄此后访美确是去看病,而非像美国人所说的与威尔基之间的“私情”有关。

宋美龄访美启程前,蒋介石依依不舍,愁肠百结。这一心情在1942年11月2日的日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:“为妻将赴美,此心甚抑郁,不知此生尚能有几年同住耶?”

11月17日下午,蒋介石和宋美龄一起讨论她赴美国的一些注意事项,回到住所后,“夫妻依依,甚以明日将别为忧也”(当天的日记)。

在11月18日的日记中,蒋介石用大段篇幅记述了送别妻子的过程,精确到每一个时间点:“五时醒后不能安眠,默祷妻此行平安成功……九时,送妻至九龙铺机场,同上机,送至新津大机场,换大机……十二时,送妻登机……别时,妻不忍正目仰视,别后黯然销魂,更感悲戚。”

宋美龄走后,蒋介石更是倍感惆怅。他在11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:“‘平时不觉夫妻乐,相别方知爱情长。’别后更觉吾妻爱夫之笃,世无其比也。”

宋美龄到达美国后,经医院检查,确认没有患癌症。消息传来,蒋介石大喜:“妻于二十六日平安飞到美国,并据医者检查,决无癌症,此心甚慰。”

其后,蒋介石对宋美龄仍思念延绵。11月29日,他又在日记中写道:“妻于十八日赴美,临别凄怆,儿女情长,今又获一次经验也。”

那年春节,宋美龄一人在美国度过。除夕之夜,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:“今日为旧历除夕,孤身独影,萧条寂寞极矣。”类似这样的记述还有很多,杨天石教授常常边看边叹息:和宋美龄分隔两地期间,蒋介石对妻子的顾念之情,溢于纸上,绝不是伪装出来的。没有真情实感,哪能写得出来。

“凡认余为父者,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”

在蒋介石眼里,宋美龄不仅对自己有情有义,对自己的事业也是一心一意地支持。

早年蒋介石生病的时候,因为前妻姚冶诚没有照顾好,他就在日记中大骂她不贤良。而宋美龄在蒋介石生病中的表现,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。

1934年2月23日,病中的蒋介石在日记里记述:“妻护病保身,无刻不在心,无微不至,诚贤良也。”因为操劳过度,宋美龄自己也病倒了。8月1日,蒋介石在日记中表达了对宋美龄的愧疚之情:“妻为我受热忍苦致病,可感也。”

上世纪30年代初,中原大战爆发,中央政府缺钱,蒋介石找时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借钱,被拒绝。这可急坏了宋美龄。

她面见哥哥说,我知道蒋介石的脾气,你不给他筹钱,他一定失败;如果失败,他一定会自杀;如果他自杀,我也决不活着。宋美龄还把自己的房产和珠宝交给宋子文作抵押,并发誓如果蒋介石在前方殉难,她也将一同赴死。宋美龄的做法震撼了家人,宋子文为此也转变了态度,决定为蒋介石筹措经费。

在抗日战争时期,蒋介石的日记中也大量记述了宋美龄的出访和外交活动。1943年3月2日,他在日记中充满自责地写道:“余妻昨日在纽约市政6厅演讲,几至晕厥,其身心之疲乏与精神之愤懑可想而知。此余之审事不周,任其单身前往苦斗之过也。”

在蒋介石的日记中,不仅有他对宋美龄的情与爱,某些文字中甚至流露出,他对宋美龄还有超乎寻常的依恋。

蒋介石曾在1930年12月4日的日记中写道:“自我有智识以来,凡欲出门之时,必恋恋不肯舍弃我母。到十六岁时,必待我母严责痛击而后出门,及至二十余岁犹如此也……近三年来凡欲出门时,此心沉闷惨淡,必不愿与妻乐别者,岂少年恋母之性犹未脱耶,余诚不知所以然也。”

宋美龄一生没有生育子女,蒋介石认为是一大遗憾。为了巩固宋美龄在蒋家的地位,蒋介石曾经在1934年和1936年两次立下遗嘱,嘱咐他的两个儿子:“余死后,经国与纬国两儿皆须听从其母美龄之教训,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,不能有第二人为母也。”

杨天石教授说,蒋介石强调宋美龄是他两个儿子的唯一合法母亲,正是因为蒋氏出于对宋氏的爱恋之情,希望确立她独一无二的蒋夫人地位。

1949年5月,大势已去的蒋介石准备逃往台湾。5日下午,蒋介石带着蒋经国专程来到上海的东平路,这里是他当年与宋美龄结婚时的新居“爱庐”,他要临别再看最后一眼。那时宋美龄还在美国,不知归期。

蒋氏的心情不禁流露在当天的日记里:“晡与经儿同往虹桥路岳父母墓前敬谨告别,回程到东平路爱庐视察,全室皆空,但觉凄凉与愧惶而已。”

三、蒋介石给宋美龄种梧桐是哪年?

  种梧桐树是1920年,但是蒋介石追求宋美龄是1927年,并不是蒋介石为了宋美龄而种的梧桐树,所以这只是后人故意用这个巧合来抒发和赞美爱情的。

南京广种法国梧桐,始于1920年代。1917年,孙中山发表《建国方略》,盛赞南京“在一美善之地区,其地有高山,有深水,有平原,此三种天工,钟毓一处,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”,决心营造一个理想中的首都南京。孙中山的宏愿,正是六朝古都20世纪民国范儿的历史源头。 尔后,1919年《南京新建设计划》、1920年《南京北城区发展计划》、1926年《南京市政计划》、1928年《首都大计划》陆续出炉,至1929年《首都计划》定稿,“民国首都南京城”的宏愿,终于变成了设计图纸。

国都设计处处长林逸民在交出《首都计划》时说:“全部设计皆为百年而设,非供一时之用,故于设计事项,不敢不格外慎重。”(《首都计划》)设计者们的目标是“将首都一地不独成为全国城市之模范,并足比伦欧美名城也。”(《首都计划》)对于包括园林绿化、城市建筑等多种元素在内的总体城市风格,设想“建筑方面,不独易臻新巧,且高下参差,至饶变化……主要机关建在中央,其他环列两旁,有如翼辅拱辰之势,若出自然,抑建筑大道,互相贯连。察其地形,施工又便,加以凿筑湖池,择地最易,园林点缀,随在皆宜,于庄严璀璨之中,兼擅林泉风景之胜。”此设想在宏观上采纳欧美模式,微观上则采用中国传统形式,极富诗意,让人联想到汉唐气象,天人合一的中华大美。 设计者们甚至给出了具体的园林绿化规模标准“大南京每一百三十七人,即占公园一英亩,此数实城市设计家所认为最适宜者也。”(《首都计划》) 这标准,相当于公园和林荫道占全城面积40%,且平均每个南京市民可享有9平方米的林园绿地——超过了当时的伦敦、巴黎和柏林。为华盛顿的6倍之多。

四、蒋介石住的地方叫什么名字?

南京住的叫“国民政府主席官邸”,俗称“小红山主席官邸”,现在叫美龄宫。抗战时期,在庐山军官训练团,住在中正行宫。政府迁往台湾后,住在“士林官邸”,在台北。

五、宋美龄的家人?

宋美龄,海南文昌人,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,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,反对国家分裂,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、中华民族兴盛。

宋美龄与大姐宋霭龄、二姐宋庆龄并称为宋氏三姐妹,父亲为富商宋嘉树,母亲是倪桂珍,丈夫是蒋介石,哥哥是宋子文。凭借孔、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,活跃于政治、外交等领域,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六、重庆香山别墅以前是不是蒋介石住过?

四川军阀白驹在重庆沙坪坝郊区的别墅叫香山别墅,白驹自认为自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代,便以白居易的字号“香山”为名,刻“香山别墅”于公馆正门之上。香山别墅即现在的白公馆,20世纪30年代,他为了养小妾而修建。1938年,军统局用30两黄金将其买下。1939年军统将其改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,称军统重庆看守所,主要关押国民党政府认为级别较高的政治犯。

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,白公馆内犯人被迁移至渣滓洞。白公馆改名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,供美方人员居住。 蒋介石会住看守所吗?

七、傣族住的房子?

傣族人住的房子叫傣家竹楼,又叫做高脚楼,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的房屋,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。傣家竹楼一般下层高约七八尺,屋顶不高,两边倾斜。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,倾斜的屋顶则是为了易于排水。

因为傣族多居住在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,所以比较潮湿,高脚楼就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,而倾斜的屋顶则是为了易于排水,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

傣家竹楼一般下层高约七八尺,四无遮拦,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,转进为长形大房,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。其余为一大敞间,屋顶不高,两边倾斜,屋檐及于楼板,一般无窗。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,后面开一门。楼中央是一个火塘,日夜燃烧不熄。屋顶用茅草铺盖,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。

八、宋美龄的诗画?

宋美龄热爱绘画,对绘画也颇具天赋。她的作品主要分为山水画和花鸟画两个画种,其山水画场景开润,气度恢宏;花鸟画则以兰、竹居多,显示了其超脱世俗的个性。

   宋美龄的绘画风格和其老师有类似之处,山水画构图妥贴,用笔精到,清逸处有灵气,沉厚处韵苍润,古趣昂然。笔下的兰、竹、花卉,笔墨重而不浊。苍老而 润,清超脱俗,充满诗意。花鸟画和山水画相比,造诣要更高一些。她的作品既反映出女性柔美的一面,也反映出岭南画风清雅细腻的特征。

九、求宋美龄的评价?

蒋夫人应该说的近代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。  她对近代历史的贡献有很多。但现在只承认了蒋夫人对西安事变和中国抗战所作出的努力,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肯定态度。  但是,评价一个历史人物,不能单从对和错的角度分析,要根据历史以及遗留下来最宝贵的资料综合来看。  就如你所说,宋美龄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,所以对她的评价更应该公正和公平。  总起来说,宋美龄个人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很大的,她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也是空前的。你可以到网上找些资料看看,就会明白。  最好是看看凤凰大视野 给宋美龄的评价 和 世纪宋美龄 这些片子,很好的勾勒了她的一生,希望你在了解完之后,对蒋夫人也更加深刻的认识。  2.宋美龄,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,对她的故去以及她的一生,中国各界站在历史的角度,给这位历史人物作出了积极评价。  “宋美龄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,”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谦平教授说。“中国史学界对宋美龄的评价在主流上是肯定的。”

十、宋美龄手镯的来历?

手镯的来历

在旧时器时代后期,人类戴有装饰品这一事实已由许多中外出土实物得以证实。在出土于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圆雕裸女中,在同其丰满的胸部、臀部不成比例的小小的手腕部,刻有手镯一类装饰品。 在出土于伊斯图里兹的骨雕人像中,也刻有类似手镯的装饰品。

在乌克兰迈津出土的实物中,有用猛犸象牙刻的戴有装

饰花纹的美丽的手镯。在里维埃拉海岸的格里马迪出土的实物中,除了用鱼脊椎骨制作的手镯外,还有用贝壳、牡蛎壳、动物牙齿等制作的手镯。

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遗址,在山东曲阜西夏候新石器时代遗址等,考古学家均发现了陶环、石镯等古代先民用于装饰手腕的镯环。

从出土的手镯实物来看,有动物的骨头、牙齿、,有石头、陶器等。手镯的形状有圆管状、圆环状,也有两个半圆形环拼合二成的。

新石器时代的手镯已具有一定的装饰性,不仅表面磨制光滑,而且有的还在手镯表面刻有一些简单的花纹。

商周至战国时期,手镯的材料多用玉石。

无论是手镯造型还是玉石色彩,都显得格外丰富。除了玉石以外,这个时期还出现了金属手镯。

西汉以后,由于受西域文化与风俗的影响,佩戴臂环之风盛行,臂环的样式很多,有自由伸缩型的,这种臂环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。宋人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写道:"金陵人登六朝陵寝,得玉臂之,功侔鬼神"。

还有一种叫作"跳脱"的臂环,如弹簧状,盘拢成圈,少则三圈,多则十几圈,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,用于调节松紧。这种"跳脱"式臂环,可戴于手臂部,也可戴于手腕部。

隋唐至宋朝,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,称之为必须臂钏。初唐画家阎立本的《步辇图》、周肪的《簪花仕女图》,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。

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,平民百姓也十分热衷。据史书记载,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,将士到处抢掠,见到妇女,砍下手臂,取走臂钏。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。

唐宋以后,手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高度发展,有金银手镯、镶玉手镯、镶宝手镯等等。

造型有圆环型、串珠型、绞丝型、辫子型、竹子型等。

到了明清乃至民国,以金镶嵌宝石的手镯盛行不衰。在饰品的款式造型上、工艺制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。

手镯虽然被认为是作为手臂的装饰物,时人们最早萌生的一种朦胧的爱美意识,但也有许多科学家认为,手镯最初的出现并非完全是出自于爱美,而是与图腾崇拜、巫术礼仪有关。

同时,也有史学家认为,由于男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,使得戒指、手镯等饰物有了一种隐喻拴住妇女,不让其逃跑的蛮夷习俗。这种隐喻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存在着。

和耳环、项链、戒指一样,手镯作为一种首饰,被人们作为服装的配套装饰,作为艺术品来修饰自己,作为个人风格、爱好的一种装扮手段,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运用。

手镯的佩戴,其审美功能往往是第一位的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相关评论
我要评论
点击我更换图片